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本团队获中石化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6-03-18 15:50  

 

      活性染料综合性能优异,在十类染料应用类别中生产吨位最大,2014年产量占我国染料总产量的27.8%。但其对棉纤维亲和力低导致固色率低,大多数固色率低于80%,其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亟待提高,是世界染料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淑芬教授团队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资助下,完成创新染料结构、新制造技术和新染色技术研究,科研成果“新反应型染料的创制与工业应用” 获2015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内容如下:(1)5类新反应型染料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创新合成了135个新结构染料及相关中间体,获得美国化学文摘登记号(CAS),形成了5类新反应型染料创制策略,黄、橙红、红、蓝、紫、绿、黑色一批偶氮结构新反应型染料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阐释了新型染料的发色机理和大分子交联染料染色理论。张淑芬受邀在“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上撰写“Crosslinking Dyes”专章。(2)偶氮染料连续化制备新技术开发应用:设计出分子级水平混合的缩放螺旋管偶合反应连续化设备,开发出相关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3)活性染料高效助剂和染色技术开发应用:开发出阳离子染色助剂和相关染色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正在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文章99篇,其中SCI收录61篇,EI 63篇,CSCD 30篇。被国际知名学者评价“新型水溶性可交联大分子染料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采用阳离子化试剂处理棉纤维可显著提升染色性能”,“在纤维上引入阳离子,可有效降低染色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该项成果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2年至今,累计生产新反应型染料8000多吨,平均提高染料固色率15%,染色节约了1000~1200吨的染料生产量,同时也减少了印染废水中1000吨的染料含量和大量无机盐,大幅度降低了染色废水的处理难度,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使用该系列染料的企业一致认为该系列活性染料配伍性强,染色重现性好,染色纤维色光纯正、饱满,耐水洗、耐摩擦牢度高,相比国外进口高档活性染料,具有更为合适的市场价格,且染色废水中含废弃染料和其他杂质少,降低了染色废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恭喜获得奖励的各位老师,同时感谢在相关工作中付出努力的各位研究生同学们。

 

 

 

上一条:张淑芬老师主持完成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下一条:大连理工大学张淑芬教授应邀为的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撰写《Crosslinking Dyes》专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