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作为高端精细化学品,是纺织服装色彩的来源,在国计民生中不可或缺。偶氮染料占染料总体结构与产量的70%以上,是最重要的染料结构类型。偶氮染料大多在20%(w/w)及以上浓度进行重氮化反应,重氮盐易热分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何实现强碱性芳胺本质安全连续流生产、弱碱性芳胺节水降酸安全高效生产、以及涤棉混纺纤维节能减排染色,成为染料行业和印染行业致力于解决的难点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张淑芬教授团队长期坚持在该领域进行研究,开发了水溶性偶氮染料连续流反应新机制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了⽔溶性偶氮染料本质安全连续流生产;开发了弱碱性芳胺在溶剂体系中重氮化反应新机制新技术,实现了该类偶氮分散染料节水降酸安全的高效生产;创制了生物质分散剂、与新型分散剂具有复配性能并能稳定高固色率反应染料的大分⼦反应染料,实现节能降耗涤棉纤维一浴高效绿色染色。
团队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多家企业生产和应用;建立企业生产技术规范11项,产品质量标准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件;新增销售额12.9229亿元,新增销售利润3.0442亿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分别鉴定“水溶性偶氮染料连续流生产技术”和“弱碱性芳胺偶氮染料节⽔降酸安全生产技术”,均为“国际领先水平”。

张淑芬教授团队继2016年“基团功能强化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创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新反应型染料的创制与工业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低聚合度多羧酸染料的创制与工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之后,2024年该团队再次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